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简介
中心师资
中心黄页
交流研讨
楼层分布
教学管理
教务通知
教学课表
教学日历
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
特色课程
虚拟仿真
野外实习
实验室安全
安全通知
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
表格下载
仪器设备
大型仪器
设备检索
管理办法
表格下载
教学改革
教改动态
教改项目
教改论文
教学成果
教材出版
文件汇编
部委文件
学校文件
学院文件
中心文件
社会服务
继续教育
研学游学
党员之家
党员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教学
>
实验课程
> 动物学及实验(甲)
动物学及实验(甲)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实验项目
实验教师
教学图片
教学视频
动物学(甲)教学大纲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时间:2023-03-23 10:07:23
阅读:437次
一、课程号:
071B0010
二、周学时:
3-2;学分:4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必修)。本大纲适用于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各专业。
本课程以动物进化发展为主线,系统、扼要的介绍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分类演化等方面的知识,着重体现动物有机体结构与机能,及其和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把进化上、经济上有重要价值的类群作为重点,并努力反映国内外有关动物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动物有机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牢固掌握动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与动物学有关的科研和实践打好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共80学时,其中理论课共
48学时(每周3学时,共16周),实验课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
理论课内容:
1.
绪论
(
1.5
学时)
1.1动物学及其发展
1.2动物分类
1.3动物的演化
2.
动物的基本组织、早期胚胎发育
(
1.5
学时)
2.1动物的基本组织
2.2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2.3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
3.
单细胞的动物
――
原生动物(
Protozoa
)
(
2.5
学时)
3.1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3.2 原生动物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物学
3.3 原生动物的分类
3.4 原生动物的系统演化
4.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海绵动物门
(
1.5
学时)
4.1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4.2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4.3 海绵动物概述
5.
剌胞动物门(
Coelenterata
)
(
1.5
学时)
5.1 剌胞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5.2 剌胞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
5.3 剌胞动物门的生活史
5.4 剌胞动物门的分类
6.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
(
2.5
学时)
6.1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6.2 扁形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6.3 扁形动物门的生活史
6.4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7.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
2.0
学时)
7.1 假体腔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7.2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7.3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4.4 轮形动物门(Rotiferra)
8.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
2.0
学时)
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环节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环节动物的分类
9.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
(
2.5
学时)
9.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9.2 软体动物门重要形态结构和重要生理功能
9.3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10.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6.0
学时)
10.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0.2节肢动物门的重要形态和生理功能
10.3节肢动物的分类概述
10.4 甲壳纲
10.5 昆虫纲
11.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
0.5
学时)
11.1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2 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12.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
3.0
学时)
12.1 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12.2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12.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12.4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2.5 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3.
鱼纲
(Pisces)
(
3.0
学时)
13.1 鱼类主要特征
13.2 鱼类的生物学
13.3 鱼类的分类与演化
14.
两栖纲
(Amphibia)
(
3.0
学时)
14.1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14.2 两栖类的生物学
14.3 两栖类的分类与演化
15.
爬行纲
((Reptile)
(
3.0
学时)
15.1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15.2 爬行类的生物学
15.3 爬行类的分类与演化
16.
鸟
纲
(Aves)
(
4.5
学时)
16.1 鸟类的主要特征
16.2 鸟类的生物学
16.3 鸟类的分类与演化
17.
哺乳纲
(Mammalia)
(
4.5
学时)
17.1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17.2 哺乳类的生物学
17.3 哺乳类的分类与演化
18.
动物的地理分布
(
1.5
学时)
18.1 生物圈
18.2 动物的分布
18.3 世界及我国的动物地理区划
19.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
1
.5
学时)
实验课内容:
1. 显微镜的使用和动物的基本组织(2学时)
2. 原生动物(2学时)
3.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基本特征和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2学时)
4. 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基本特征和代表种类(2学时)
5. 蚯蚓的解剖(2学时)
6. 河蚌的形态结构和软体动物的常见种类(2学时)
7. 甲壳动物解剖和主要种类(2学时)
8. 昆虫解剖和节肢动物主要类群(2学时)
9. 棘皮动物的形态结构和无脊椎动物门类的认识(2学时)
10. 文昌鱼和七鳃鳗的形态结构(2学时)
11. 鲫鱼的外形和内部器官解剖(2学时)
12. 蟾蜍的形态与结构(一)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2学时)
13. 蟾蜍的形态与结构(二)循环和神经系统(2学时)
14. 鸟类(鸽和鸡)的形态与结构(2学时)
15. 家兔的形态与结构(一)消化、呼吸、泄殖和骨骼系统(2学时)
16. 家兔的形态与结构(二)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2学时)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
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
2.
本课程在春、夏季开设。
3.
在短学期进行海滨动物学野外实习和天目山动物学野外实习(二选一)
(
一周
)
。
六、考试方式及要求:
1.
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2.
课程成绩由理论和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成绩占
75%
,实验成绩占
25%
。
3.
实验成绩记分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平时实验,包括每次上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等占
60
%,实验卷面考试占
40
%。
七、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动物学》第二版,姜乃澄、丁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动物学实验指导》,姜乃澄、卢建平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