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狼走了!
在我的脑海中,不止一次地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广袤的平原上,一轮冷月在白皑皑的积雪上反射出几道清冷的光。几头狼静立于苍茫,昂头长嗥,那声音此起彼伏,相互应和,悠远又充满野性,穿透森林,刺穿过厚厚的积雪,直摄人的心魄,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怖:狼来了!我惊叹,这种桀骜、自由的精灵。 ——题记 6个漫长静谧的夜晚,17个小时,我终于读完了50万字的《狼图腾》,在所有的阅读体验中,这一次的震撼,要感谢渗透了作者11年的难忘历程,让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穿越了蒙古草原、穿越狼和人的千年时光隧道,让人狼的爱恨情长,震撼悲泣。那些跌宕惊心,泣沥的是作者和狼相处的微妙关系,敌我、敬畏、矛盾的结局是注定的。静静地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虔诚的佩服作者观察与描写得如此深刻,想来那些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的仰天哭嗥,都应是悲壮的勇士面对生命时如歌的表达。 我想,也许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会在自己的心灵的深处与其碰撞并灼烧的痛到骨髓。那满目的文字涵盖的何止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生活,也许它更像一部传授兵法的战争韬略,记述的是草原的博大与惨烈。 读过之后,我好像悟出了古往今来两种不同民族(游牧和农耕)不断冲突的原因和结果,看到了对狼膜拜的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所以能以区区几万骑兵竟横扫亚欧大陆无人能敌的理由。看到了他们身上强悍勇敢、坚韧刚毅的团队意识,以及能够决绝赴死的顽强战斗的狼的睿智、狼的性格。那些蒙古骑兵身上流动的定是“狼的血液”,那是草原狼与草原人在不断拼搏抗争的历史长河中,狼对人的启蒙和教导的结果。 那些被汉民族憎恨唾骂的狼,其实是何等优秀的物种啊!读书的某些时刻,我经常投入到不能自拔,并时常倒吸口凉气。也许今天的结局是文明进步的必然,可我怎么也想不到狼的结局也会这般的让人欲哭无泪,我看到了人类进化史里不断出现的无奈和忧伤。 震撼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革期间,无休止的屠戮导致了群狼的群体报复,失去了伴侣和儿女的狼群夜夜哭嗥,沉浸在悲痛中的狼群把积怨统统发泄出来。它们终于在一次白毛风呼啸的暗夜里不惜一切地采取了最惨烈的攻击方式,用玉石俱焚的自杀式攻击:每一头狼都倒挂在马肚子上,利用自身的体重和锋利的狼爪豁开马肚,让马在慌乱奔跑中踩烂自己的内脏,最终死去。而那些狼,也在杀死马的同时被马蹄践踏成肉泥。之所以说这惨烈,不仅是因为马和狼的惨死,更因为狼群的义无返顾,所有狼全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诉说自己的悲痛与仇恨,平日里温和的母亲也成了骁勇的战将,此时在他们幽绿的目光中还会仅读出贪婪残暴吗?或许更多的是情谊吧!人类屠杀了狼群,可是狼没有能力报复人,所以他们只有选择杀死牲畜!那么到底是谁在残忍呢? 史诗电影般的文字在我的脑海中轮番出现各种场景,在叹服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草原滕格里下的狼是自由的,但它们的自由却决不越范畴,它们的成功应归于团结;狼顽强,所以拼死的搏击常使对手恐惧头疼;狼残忍,那应是自然界下的生存法则驱使的必然结果;狼独裁,那更是勇士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赢得的奖赏,也是狼群对拼搏者的尊敬和信任;狼是狡诈的,但有趣的是同样的智慧用于人叫睿智聪明,而用于它们就成了贬义? 我常常想:为什么凶猛的狮子豹子在蒙古草原上生活不了,而狼却可以在草原称霸?读了《狼图腾》后,我明白了。狮子和豹子捕到猎物后会只顾自己,决然不会顾及群体里的老弱病残。而狼一旦打着猎物,总是吃下一半,剩下的,晚上会带着幼崽、母狼、老弱病残来吃剩下的另一半,它们就是靠这种顽强的团体情结,才在那些严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然而,扼腕叹息。如今的现实是:再多的桀骜和睿智也难掩狼群种族逐步溃退的事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里,无休止的杀戮与索取,终于使文字成为了传述草原苍狼精神的唯一载体。 如今,我们怀念狼,我想应该是怀念一种生活、一种精神。狼的绝决与痴情,它的灵性与狂野,它的利齿与眼神,它的睿智与强悍,决定了狼与其它动物的不同。狼能适应生活,而且适应得有些王者风范.但当狼被逼得无路时,它选择了离开,离开厮杀过至今留有血味的土壤,留下的是后人对它们的敬仰和挽惜,尤如一个苍老的智者,伫立在朔风里的无奈的表情。狼也是痛苦的,虽然这种痛苦是与生俱来的,而《狼图腾》,也就在狼道和人道之间徘徊。 合上书,微闭双目,眼前又一次浮现出相同的画面,只是,没有了狼,只有一串串脚印延伸至新月升起的地方…… |
暂无评论! |
我要:发表评论 | 浏览更多评论 |
---|